何謂「快門」? 3. 快門 快門是相機內的一個裝置。 在感光片前面,裝置了一扇門。 「快門」透過調節其開關的「速度」來決定光線進入的多寡。 因此,攝影師對於快門的印象,是它開關的「速度」。 我們可以調整「快門」的「速度」來平衡「曝光值」。 在「高速快門」之下,飛翔的鳥兒和它的影子被「凝結」,形成靜止的時空狀態, 「快門」就像時間的魔法一般,可以給攝影帶來各種夢幻的成像。 1. 高速快門可以凝固快速移動的物體,程現出時空靜止的狀態。 2. 低速快門可以拍攝到時間流動的「軌跡」,形成夢幻般,移動物體的拖曳的痕跡。 在極慢的「快門速度」下,可以拍攝到時間流動的軌跡,游魚和流水形成如夢幻般的拖曳痕跡 快門的限制: 「手震」,當快門低過「安全快門」值的時候,拍攝出來的影像就會因「震動」而模糊掉。稱為「手震」。為了避免手震,就必須在手持攝影時,時時注意快門速度。如果低過安全值,就必須使用腳架或使用防手震裝置。 相機內的快門分成三種: 第一種「機械式的快門」,稱爲「點平面快門」(單反相機內的快門)。那是一種裝置在鏡頭後面,靠近感光片的機身處。屬於可交換鏡頭的快門裝置。 其特點是: 1. 相機可以換鏡頭。 2. 快門速度可以達到幾千分之一秒,非常快,它的速度是另外一種「鏡中快門」速度的很多倍。 3. 適合運動攝影。 缺點:快門運作時震動大,容易造成拍攝時的手震。 快門聲很大聲。使拍攝者或被攝者有種不舒服的感覺。 當「點平面快門」開關的時候,就是攝影曝光的當下,觀景窗會關閉,暫停運作,看不到拍攝主題。直到拍攝過程完畢了,觀景窗才回復正常運作。 第二種是:「鏡中快門 」(鏡頭和機身無法拆卸的小相機快門)快門裝置在鏡頭中的光圈附近。 「鏡中快門」出現在不少價格昂貴的高級便攜型相機內。原因就是它的造價昂貴,快門葉片細緻輕巧,快門聲清脆討喜。而且組件小巧輕盈,可造出體積非常小的大型感光原件相機。 例如RICO 的GR 系列。SIGMA 的 DP 系列相機。 特色: 相機和鏡頭一體成型,不能交換鏡頭。這類相機都會標榜鏡頭和機身的優化設計,小巧的體積和安靜清脆的快門聲。相機體積細小,成像品質非常高。容易攜帶。 非常適合人文攝影之類的主題。 快門開合的當下,即攝影曝光的過程,不會影響觀景窗正常運作...
前一篇討論的是相機的「曝光控制系統」和它的選項,以下各種曝光模式就是相機曝光系統的各種模式選項: 第一種選項是全手動曝光模式 M (Manual Mode) 第二種是光圈優先模式 A或Av(Aperture Mode) 第三種是快門優先模式 S或 Tv (Shutter Mode) 第四種是程式模式 P(Program Mode) 有興趣詳讀的朋友請點擊這裡: https://jvwilliamstudiogallery.blogspot.my/2017/11/blog-post_22.html 如果完全搞不懂這些選項,可以選擇「全自動模式」 Auto Mode。如果你想認真地,深入地掌握攝影的曝光,建議從全手動 Manual Mode 模式開始。 何謂全「手動模式」(Manual Mode)? 選擇了全手動模式,你便可以看到觀景窗下方的「測光表」開始啓動了,指針會不停地左右晃動。 在手動模式中光圈值和快門值完全由攝影師判斷決定,並由攝影師親自手動(旋轉相機的轉盤)設定參數。 步驟1. 判斷:測光;觀察相機內的測光表 步驟2. 決定:設定「光圈值」,快門「速度」,ISO 「感光度」。 測光表指針在「0」,「曝光正確」的照片,成像細膩,色彩飽和豐富,明暗平衡 「測光」的依據靠的是什麼? 「測光」這一回事,判斷的依據全憑觀景窗下方的「測光表」。 當測光表的指針停在 「0」的時候,就表示「曝光正確」了;若指針在「-」則曝光不足,意思就是照片過暗了。反之「+」是曝光過度,就是太亮,照片反白了。 在強烈的背光之下,稍減「-」一點曝光值,形成極具戲劇性,「曝光不足」的沈重畫面 經驗: 早期使用「正片」(菲林的一種)的攝影師根據經驗從「正確曝光」的「0」,減光一些,約在某程度的「曝光不足」的情況下,可以提升成像的飽和度。 但是,使用數位 Foveon X3 感光片的攝影師卻有個禁忌,絕對避免「曝光不足」,因為Foveon X3的數位感光原件在完全「曝光正確」的情況下,才能釋出完美的色彩和立體感,稍微的「曝光不足」將會導致嚴重的「色偏」和「噪點」。 測光「+」,稍微「曝光過度」的成像。某些數位攝影的經驗告訴我們,曝光值稍微提高後,可以帶出一種清新,通透的感覺。 尤其是感光寬容度很高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