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謂「快門」?
3. 快門
快門是相機內的一個裝置。
在感光片前面,裝置了一扇門。
「快門」透過調節其開關的「速度」來決定光線進入的多寡。
因此,攝影師對於快門的印象,是它開關的「速度」。
我們可以調整「快門」的「速度」來平衡「曝光值」。
在「高速快門」之下,飛翔的鳥兒和它的影子被「凝結」,形成靜止的時空狀態,
「快門」就像時間的魔法一般,可以給攝影帶來各種夢幻的成像。
1. 高速快門可以凝固快速移動的物體,程現出時空靜止的狀態。
2. 低速快門可以拍攝到時間流動的「軌跡」,形成夢幻般,移動物體的拖曳的痕跡。
在極慢的「快門速度」下,可以拍攝到時間流動的軌跡,游魚和流水形成如夢幻般的拖曳痕跡
快門的限制:
「手震」,當快門低過「安全快門」值的時候,拍攝出來的影像就會因「震動」而模糊掉。稱為「手震」。為了避免手震,就必須在手持攝影時,時時注意快門速度。如果低過安全值,就必須使用腳架或使用防手震裝置。
相機內的快門分成三種:
第一種「機械式的快門」,稱爲「點平面快門」(單反相機內的快門)。那是一種裝置在鏡頭後面,靠近感光片的機身處。屬於可交換鏡頭的快門裝置。
其特點是:
1. 相機可以換鏡頭。
2. 快門速度可以達到幾千分之一秒,非常快,它的速度是另外一種「鏡中快門」速度的很多倍。
3. 適合運動攝影。
缺點:快門運作時震動大,容易造成拍攝時的手震。
快門聲很大聲。使拍攝者或被攝者有種不舒服的感覺。
當「點平面快門」開關的時候,就是攝影曝光的當下,觀景窗會關閉,暫停運作,看不到拍攝主題。直到拍攝過程完畢了,觀景窗才回復正常運作。
第二種是:「鏡中快門 」(鏡頭和機身無法拆卸的小相機快門)快門裝置在鏡頭中的光圈附近。
「鏡中快門」出現在不少價格昂貴的高級便攜型相機內。原因就是它的造價昂貴,快門葉片細緻輕巧,快門聲清脆討喜。而且組件小巧輕盈,可造出體積非常小的大型感光原件相機。
例如RICO 的GR 系列。SIGMA 的 DP 系列相機。
特色:
相機和鏡頭一體成型,不能交換鏡頭。這類相機都會標榜鏡頭和機身的優化設計,小巧的體積和安靜清脆的快門聲。相機體積細小,成像品質非常高。容易攜帶。
非常適合人文攝影之類的主題。
快門開合的當下,即攝影曝光的過程,不會影響觀景窗正常運作。(觀景窗不會因為快門開關而暫時停止運作)
缺點:
1. 最大的缺點是昂貴的造價,
2. 快門速度有限制,不適合用作運動攝影和生態攝影,不適合捕抓快速移動的主題。
3. 此類相機,往往會搭載高級的定焦鏡,一體成型。無法換鏡頭,買相機的時候,必須連帶鏡頭一併考量。鏡頭的選擇受到限制。
例如,萊卡的Q 系列相機,因為鏡頭以28mm跟相機一體成型。喜歡萊卡50mm 鏡頭或以50mm爲拍攝風格的攝影師就不會選擇這一系產品了。
第三種: 「電子快門」目前流行的無反相機多用電子快門,許多小型的傻瓜相機也是使用電子快門,當然也包括目前的手機內的相機。
電子快門完全省略了機械快門的裝置。由電子組件直接控制數位感光原件的啓動與停止,控制曝光與受光的過程。
特點:
1. 少了昂貴的機械設備,節省成本,成為目前消費型相機的主流。
2. 可以無段設定
3. 快門速度可以再提高,比單反的專業運動型相機的快門速度更快。
快門速度高到1/10000秒,簡直匪夷所思。慢速快門的操控方方面,也有大幅度的進步。慢速快門在電子控制下,可延伸到30秒。因此很多時候,慢速攝影已經不需要像單反相機那樣,使用快門線和B模式拍攝了。
4. 電子快門在慢速拍攝當中,還可以更改設定,既是在拍攝進行當中更換設定。那是機械組件運作時,完全辦不到的事。
缺點:感光片少了實體快門的保護,暴露在外容易受傷。在受光的相機內,少了真正的一扇機械門,對於光線在相機內形成的光線反射和漫射是有影響的。它減少了一些影像品質的控制。
快門的設定:
(慢)8;4;2;1;1/2;1/4;1/8;1/20;1/40;1/60;1/80;1/125....(快)
Comments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