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The essay 隨筆專欄

I love essay, I used to wrote essay on megazine. Sometime, I feel that it is quite a challenge for me to write a good essay... 曾經寫過隨筆專欄,在一些副刊或雜誌上連載,後來「好吧!寫些博文吧!」這麼一個沒有脈絡可尋的決定,開始在部落格寫起隨筆來。

我本來從事音樂,因此覺得製作音樂或製作音樂節目或安排音樂課程並不太難。雖然不是簡單的工作,作為本業的事,自己默默地努力完成是理所當然的事,沒有理由抱怨。



最近,攝影看起來更像是我的主業了。每天公司都有很多產品要拍,進度排得滿滿的。話雖如此,攝影,我是一半當興趣在做,當作自己喜歡的事在做,所以也不特別覺得難。
如果說:「在課室裡,讓喜歡薩克斯風的朋友,學會玩自己喜歡的音樂」這種開心的工作,都敢抱怨辛苦的話,可能老天爺聽到都會生氣了。

相較之下,隨筆即不是我的本業,也不是我的副業。寫起隨筆,還真有點傷腦筋。該寫些什麼?自己的立場又是什麼?想著想著,腦筋就像旋轉木馬,叮咚!開始搖晃起來。要好好連載隨筆,確實不簡單啊!


如果寫隨筆的立場,可以像做印度鬆餅那樣,'碰!' 的一下,輕鬆地上菜的話。希望大家就像享受印度鬆餅那樣,放鬆肩膀嚼口印度拉茶,輕鬆地'喀茲!喀茲!嚼起鬆餅吧!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什麼是「正確曝光」?

1. 曝光 什麼是「正確曝光」? 看完電影,走出電影院的一瞬間眼前一片耀光,白矇矇的看不清楚方向。過了一會兒眼睛自動調節後,漸漸看得清楚色彩了,然後可以看清景物的細節了。反之,剛剛踏入幽暗的房間亦然。正確曝光,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。 使用相機的時候,拍出過度曝光的照片,只見一片反白,什麼都看不到,也沒有細節,稱為「曝光過度」。「曝光不足」則一片漆黑,也是什麼都看不見。只有在正確的曝光下,鮮豔奪目的色彩才會呈現。想要拍張鮮豔美麗的照片的先決條件是:「正確曝光」。 一張「曝光正確」的照片,色彩豐富鮮豔,細節紋路清晰 人類的眼睛,可以自動調節,完全不需要透過大腦思考。 使用單反相機的時候,曝光值靠攝影師決定。攝影師必須考慮「光圈」「快門」和「感光度」之間的關係和平衡。經過思考決定之後,把光圈大小,快門速度和感光度(ISO)設定好,才能夠取得一張「曝光正確」的照片。 當然,如果攝影師不想傷腦筋,也可以使用「全自動」的曝光模式,把工作交給相機(或手機)去決定。 當然,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拍出攝影師想要的畫面的,它只能夠規規矩矩地拍出一張沒有失誤的照片。 至於,攝影師靠什麼依據,來決定曝光是否正確呢? 「測光表」,從前的「測光表」外形像鑲了半顆乒乓球的遙控器。放在模特兒臉旁按一下,曝光值就讀出來了,測光表會告訴你該放多少光圈值和快門速度,你也可以輸入想要的光圈值,讓測光表替你計算快門速度。 目前幾乎所有的相機,手機都內建了測光表。當你選擇全手動曝光模式的時候,觀景窗下方的測光表就會開始運作了: 1. 指針在'0' 就是「曝光正確」 2. 指針在'-' 則「曝光不足」 3. 指針在'+' 是「曝光過度」 小貼士: 減緩快門速度或打開光圈則提高曝光度。 提高快門速度或縮減光圈則減低曝光度。 數位相機內的感光片,可以設定「感光度」簡稱(ISO)。 ISO  越低,曝光減低 ISO  越高,曝光增加

The old man with his new saxophone (Roland Aerophone)

Music Time, 音樂時間,輕鬆一下。 The old man with his saxophone. I have been playing saxophone since my age of 20. However, saxophone is a heavy instrument, specially when I play My Tenor Saxophone for a full concert, it's really tired. I don't know whether I still have the stamina for a full concert with my tenor saxophone now... This old man (he is 85 years old) play Tenor saxophone too, now he plays his new Roland Saxophone, a digital Saxophone and I think one day I'll need that for my concert in the future, haha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