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The essay 隨筆專欄

I love essay, I used to wrote essay on megazine. Sometime, I feel that it is quite a challenge for me to write a good essay... 曾經寫過隨筆專欄,在一些副刊或雜誌上連載,後來「好吧!寫些博文吧!」這麼一個沒有脈絡可尋的決定,開始在部落格寫起隨筆來。

我本來從事音樂,因此覺得製作音樂或製作音樂節目或安排音樂課程並不太難。雖然不是簡單的工作,作為本業的事,自己默默地努力完成是理所當然的事,沒有理由抱怨。



最近,攝影看起來更像是我的主業了。每天公司都有很多產品要拍,進度排得滿滿的。話雖如此,攝影,我是一半當興趣在做,當作自己喜歡的事在做,所以也不特別覺得難。
如果說:「在課室裡,讓喜歡薩克斯風的朋友,學會玩自己喜歡的音樂」這種開心的工作,都敢抱怨辛苦的話,可能老天爺聽到都會生氣了。

相較之下,隨筆即不是我的本業,也不是我的副業。寫起隨筆,還真有點傷腦筋。該寫些什麼?自己的立場又是什麼?想著想著,腦筋就像旋轉木馬,叮咚!開始搖晃起來。要好好連載隨筆,確實不簡單啊!


如果寫隨筆的立場,可以像做印度鬆餅那樣,'碰!' 的一下,輕鬆地上菜的話。希望大家就像享受印度鬆餅那樣,放鬆肩膀嚼口印度拉茶,輕鬆地'喀茲!喀茲!嚼起鬆餅吧!

Comments

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

什麼是「正確曝光」?

1. 曝光 什麼是「正確曝光」? 看完電影,走出電影院的一瞬間眼前一片耀光,白矇矇的看不清楚方向。過了一會兒眼睛自動調節後,漸漸看得清楚色彩了,然後可以看清景物的細節了。反之,剛剛踏入幽暗的房間亦然。正確曝光,大概就是這麼一回事。 使用相機的時候,拍出過度曝光的照片,只見一片反白,什麼都看不到,也沒有細節,稱為「曝光過度」。「曝光不足」則一片漆黑,也是什麼都看不見。只有在正確的曝光下,鮮豔奪目的色彩才會呈現。想要拍張鮮豔美麗的照片的先決條件是:「正確曝光」。 一張「曝光正確」的照片,色彩豐富鮮豔,細節紋路清晰 人類的眼睛,可以自動調節,完全不需要透過大腦思考。 使用單反相機的時候,曝光值靠攝影師決定。攝影師必須考慮「光圈」「快門」和「感光度」之間的關係和平衡。經過思考決定之後,把光圈大小,快門速度和感光度(ISO)設定好,才能夠取得一張「曝光正確」的照片。 當然,如果攝影師不想傷腦筋,也可以使用「全自動」的曝光模式,把工作交給相機(或手機)去決定。 當然,這樣的結果是無法拍出攝影師想要的畫面的,它只能夠規規矩矩地拍出一張沒有失誤的照片。 至於,攝影師靠什麼依據,來決定曝光是否正確呢? 「測光表」,從前的「測光表」外形像鑲了半顆乒乓球的遙控器。放在模特兒臉旁按一下,曝光值就讀出來了,測光表會告訴你該放多少光圈值和快門速度,你也可以輸入想要的光圈值,讓測光表替你計算快門速度。 目前幾乎所有的相機,手機都內建了測光表。當你選擇全手動曝光模式的時候,觀景窗下方的測光表就會開始運作了: 1. 指針在'0' 就是「曝光正確」 2. 指針在'-' 則「曝光不足」 3. 指針在'+' 是「曝光過度」 小貼士: 減緩快門速度或打開光圈則提高曝光度。 提高快門速度或縮減光圈則減低曝光度。 數位相機內的感光片,可以設定「感光度」簡稱(ISO)。 ISO  越低,曝光減低 ISO  越高,曝光增加

2。什麼是「光圈」?

上一篇談到「什麼是曝光?」,能夠馬上跟「曝光」聯想在一起的,就是「光圈」了。 (有興趣多了解上一篇,「何謂正確曝光」的朋友可以點擊這裡:) https://jvwilliamstudiogallery.blogspot.my/2017/11/blog-post_16.html 光圈是裝置在鏡頭中的組件,早期的鏡頭上,設了控制光圈值的光圈環,現在的數位單反相機,把調整光圈的轉盤設計在快門附近,所以新款的數位變焦鏡頭已經沒有光圈環了。 Canon EOS 7D 的光圈轉盤,設在相機上,靠近快門之處,由右手按快門的食指控制光圈。因此,鏡頭上沒有光圈環的設計。 2. 光圈 光圈是裝在鏡頭內部的一組金屬葉片,組成一個圈狀的窗口。可以調整開大縮小。作用是控制光線進入相機內的多寡。 舊款的光圈是由鏡頭上的光圈環機械調整的,目前多由相機上的轉盤遙控鏡頭內的電子光圈環。 選購鏡頭的時候,很多人都盡量選比較大的光圈值(原因很簡單,因為大光圈的鏡頭,光圈可以縮小,小光圈的鏡頭,光圈永遠放不大)。但是,光圈越大,鏡頭越貴,重量和體積也會加倍;因此,大光圈成為攝影的神話。不是人人負擔得起。 光圈值的排列如下: (最大)f0.95; f1.2; f1.4; f1.8; f2; f2.5; f2.8; f3.5; f4; f5.6; f6.3; f7.1; f8; f11; f13; f16; f32...(最小),當中還有中間值沒有完全列出來。 Zeiss 50mm f1.4 Planar T ZE, 蔡司 的50mm Planar 是以大光圈散景聞名的高級鏡頭。光圈全開可以拍出宛如夢幻般的淺景深散景。 光圈越大的特點:可以營造出非常夢幻美麗的散景,焦點擁有很強的立體感,顯得會跳出畫面似的。 Leica X 28-70mm f3.5-6.4 Vario, @f8。 萊卡的Vario 鏡頭,是以小光圈聞名的高級鏡頭,縮光圈能夠拍出極為通透,擁有從邊角到邊角的銳利度。 小光圈的特色:拍攝風景時可以拍出最大的景深,從邊角到邊角的銳利度和細緻度。 光圈的大小各有特色,各有各的好。但是,礙於科技和成本的限制,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畫質都會變差,甚至失去實用的意義。通常最好的光圈畫質在f5.6附近。往前後延伸,畫質...

第三篇 何謂「快門」?

何謂「快門」? 3. 快門 快門是相機內的一個裝置。 在感光片前面,裝置了一扇門。 「快門」透過調節其開關的「速度」來決定光線進入的多寡。 因此,攝影師對於快門的印象,是它開關的「速度」。 我們可以調整「快門」的「速度」來平衡「曝光值」。 在「高速快門」之下,飛翔的鳥兒和它的影子被「凝結」,形成靜止的時空狀態, 「快門」就像時間的魔法一般,可以給攝影帶來各種夢幻的成像。 1. 高速快門可以凝固快速移動的物體,程現出時空靜止的狀態。 2. 低速快門可以拍攝到時間流動的「軌跡」,形成夢幻般,移動物體的拖曳的痕跡。 在極慢的「快門速度」下,可以拍攝到時間流動的軌跡,游魚和流水形成如夢幻般的拖曳痕跡 快門的限制: 「手震」,當快門低過「安全快門」值的時候,拍攝出來的影像就會因「震動」而模糊掉。稱為「手震」。為了避免手震,就必須在手持攝影時,時時注意快門速度。如果低過安全值,就必須使用腳架或使用防手震裝置。 相機內的快門分成三種: 第一種「機械式的快門」,稱爲「點平面快門」(單反相機內的快門)。那是一種裝置在鏡頭後面,靠近感光片的機身處。屬於可交換鏡頭的快門裝置。 其特點是: 1. 相機可以換鏡頭。 2. 快門速度可以達到幾千分之一秒,非常快,它的速度是另外一種「鏡中快門」速度的很多倍。 3. 適合運動攝影。 缺點:快門運作時震動大,容易造成拍攝時的手震。 快門聲很大聲。使拍攝者或被攝者有種不舒服的感覺。 當「點平面快門」開關的時候,就是攝影曝光的當下,觀景窗會關閉,暫停運作,看不到拍攝主題。直到拍攝過程完畢了,觀景窗才回復正常運作。 第二種是:「鏡中快門 」(鏡頭和機身無法拆卸的小相機快門)快門裝置在鏡頭中的光圈附近。 「鏡中快門」出現在不少價格昂貴的高級便攜型相機內。原因就是它的造價昂貴,快門葉片細緻輕巧,快門聲清脆討喜。而且組件小巧輕盈,可造出體積非常小的大型感光原件相機。 例如RICO 的GR 系列。SIGMA 的 DP 系列相機。 特色: 相機和鏡頭一體成型,不能交換鏡頭。這類相機都會標榜鏡頭和機身的優化設計,小巧的體積和安靜清脆的快門聲。相機體積細小,成像品質非常高。容易攜帶。 非常適合人文攝影之類的主題。 快門開合的當下,即攝影曝光的過程,不會影響觀景窗正常運作...